非遗保护
“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暨山东琴书流派研讨会圆满成功
非遗保护 2022-06-11 2811

6月10日,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曲艺家协会、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市曲艺家协会、李沧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沧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李沧区文化馆、李沧区老年大学东部校区、山东琴书(东路)研究会协办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暨山东琴书流派研讨会活动在李沧区文化馆成功举办。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海翔,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慈建国,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郭学东,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路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杨珀,原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魏务良,山东省曲协副秘书长李旭宁,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中国曲协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称号的快板表演艺术家李连伟,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周连坤,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粟云海,李沧区政府副区长马靖坤,原青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国增,青岛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陆玲,中共李沧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文洁,青岛市文化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睿璇,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东营市曲协主席陈建民,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著名摄影家朱刚,山东琴书国家级传承人刘士福及夫人高桂兰,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八届群星奖入围奖、第十一届泰山文艺奖三等奖获得者董彦斌,济南市曲艺团山东琴书青年演员、中国曲艺邀请赛二等奖、山东省曲艺新人新作大赛金奖获得者朱会强,青岛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雷,李沧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刘会兴,李沧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牟善高,李沧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牟明等领导和嘉宾及青岛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仵延国,青岛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闫成山,著名曲艺作家刘金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传承人朱丽华,曲艺名家吉文利等老艺术家出席活动。


04.jpg

山东省曲协主席慈建国致辞


05.jpg

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粟云海致辞


06.jpg

山东琴书(东路)传承人朱丽华致辞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海翔和李沧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靖坤共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传承基地揭牌

09.jpg

著名曲艺名家刘金堂为本次活动献墨宝


10.jpg

山东省曲协主席慈建国和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郭学东共同上台接墨宝


11.jpg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慈建国为朱丽华老师赠送中国曲艺家协会姜昆主席为其书写的作品《曲美韵雅》


12.jpg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郭学东,青岛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周连坤,青岛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陆玲和山东琴书(东路)研究会会长朱丽华共同上台赠送山东琴书(东路)学习手册


山东琴书派交流展演

活动首先进行各路琴书节目展演,通过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让在场观众领略了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展演中,由贺长煜、牟羿、张慧欣、刘红、林珈萱表演的东路山东琴书《青岛港·中国魂》体现出青岛的特色,展现了青岛港人的风采。同时也将岛城年轻演员学习、发展山东琴书的热情传递给观众。南路山东琴书传承人刘士福、高桂兰老师带来的《退彩礼》,北路山东琴书传承人杨珀、魏务良、崔福海老师带来的《梁祝下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琴书不同流派的魅力。董瑞娟、孙淑贤、邱淑华、赵萌阎凤华、姜青、李薇艺、王怀伟、田苹几位老师带来的东路山东琴书《花衣裳》也深受观众喜爱。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李连伟老师携徒弟为我们带来了对口快板《师徒乐》。风趣幽默的语言,精湛的表演技艺,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最后,东路山东琴书传承人朱丽华老师携李炳杰、许冠英二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东路山东琴书《同学会》。该节目曾获得很多大奖,此次活动中,几位老师再聚首,将这个经典的作品奉献给观众,也将活动推上了高潮。


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传承基地落户在青岛市李沧文化馆,这是我市首个山东琴书项目的传承基地,为山东琴书(东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我市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平台。活动还进行了主题为《探讨研究山东琴书传承和发展》的山东琴书流派研讨会,山东琴书东路、南路、北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领导专家分别发表观点和建议。通过此次研讨会,山东琴书各流派相互交流经验,积极探讨新时代下山东琴书的发展之路,为弘扬山东琴书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jpg

山东琴书流派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20611154018.jpg


本次活动得到了省、市文联及相关承办、协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旨在通过设立非遗项目(山东琴书)传承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进落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举措,发挥传承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非遗文化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后续力量,繁荣山东曲艺文艺事业,同时也为我市曲艺发展奠定更加雄厚的基础。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人文色彩、提供文化支撑,贡献曲艺人的智慧和力量。


工作花絮

工作花絮.jpg

摄影摄像:韩云龙 曲志喜等





李沧区文化馆
(公众号)